借阅:0 收藏:0

(专著) The problem of China /(英)伯特兰·罗素著 ;田瑞雪译

ISBN/ISSN:978-7-5146-1746-7

价格:CNY68.00

出版: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9

载体形态:10,311页 :照片 ;21cm

简介:本书共十五章,内容包括:种种疑问、19世纪前的中国、中国和西方列强、现代中国、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现代日本、1914年前的中国和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和日本等。

并列题名:Problem of China

中图分类号:D693.09

责任者:罗素 (1872~1970)) 著 田瑞雪 ((1984~)) 译 哈珀 著 徐忠 译 张秉国 校笺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倾情作序推荐!
21世纪全新译文图景版:西方哲学家百年前确切预言,呼唤东方古国的崛起。
1920年伯特兰▪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华讲学,这是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盛事。然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对罗素的来访却态度冷淡,且曾一度对罗素的学术观点持质疑态度。
罗素在中国讲学近十个月后,出版了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系统论述——《中国问题》。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撰文称赞该书为“最近写就的将西方读者与远东问题联系起来的众多图书中最富有启发意义的一本”。
在罗素的《中国问题》中,不仅有关当时中国社会之种种弊端的议论,而且有关对中国未来发展之种种可能的展望,这些都可以启发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种种问题;罗素研究中国的方法亦可为我们的西方研究提供启发,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西方找到更多具有同理心和理解力的对话者,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效地论证自己的主张,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广泛地传递自己的善意。

豆瓣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博闻强识,其外祖父曾任英国首相,自然而然,罗素对中国的见识看法要比西方人甚至中国普通读者更为细腻深刻。1920年,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北京讲学一年,与胡适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学术上发生精彩的碰撞,随后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罗素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他代表作品有 《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社会重建原则》等。
译者:田瑞雪,1984 年生,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学士。一级翻译(CATTI 英语一级笔译)。职业翻译。每日笔耕不辍,时时警勉,定心神,戒虚荣,痴心不改。本业之余,闭户读书,洗心涤虑,低头独长欢。

目录:

序一 罗素的“中国问题”,中国之“罗素问题”(童世骏)
序二 中国人的确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储殷)
第一章 种种疑问
第二章 19世纪前的中国
第三章 中国和西方列强
第四章 现代中国
第五章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第六章 现代日本
第七章 1914年前的中国和日本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和日本
第九章 华盛顿会议
第十章 远东当前各种势力及趋向
第十一章 中西文明对比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品格
第十三章 中国的高等教育
第十四章 中国的工业
第十五章 中国前景展望
附录
译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导航 卷期 状态
A 社科二室(3F西) 231364 D693.09/1 231364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借阅关系图
    热门检索信息
    扫描图书信息
    扫描图片信息到手机上,便于查找书架!
    借阅趋势
    相关资源
    相关图书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55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