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 /孙隆基著
ISBN/ISSN:978-7-5086-7435-3
价格:CNY75.00
出版: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5
载体形态:11,522页 ;23cm
简介:这是一部研究美国20世纪大众心态史的著作。在美国,“杀母”成为小说、电影等大众文化中反复出现、不断蔓延的经典意象,贯穿了整个20世纪。本书以这一看上去非常奇特的意象为中心,对美国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又进一步追寻了这一意象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尼采、弗洛伊德、苏里文、魏宁格等人对美国大众心理的影响,并将之归因于美国异性恋罗曼史的重要地位。在这种剖析与追寻的过程中,20世纪美国大众的心态也逐渐展现出来。
其他题名: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
中图分类号:C912.64
责任者:孙隆基 著 夏春 译 巴萨法吉 ((Basavaraju, T. G.)) 著 普塔玛帕 ((Puttamadappa, C.)) 著 陈军 译 安新源 译 朱世达 译 张秉国 校笺
豆瓣内容简介:
◆《惊魂记》《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等经典影片构成了一套怎样的美国文化体系?
◆“杀母”为何成为美国的时代精神?“杀母”是自我独立的必经之路吗?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后,孙隆基再考察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与美国人的特性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深度剖析美国文化与美国人心理状态的著作。
在美国,“杀母”成为小说、电影等大众文化中反复出现、不断蔓延的经典意象,贯穿了整个20世纪。本书以这一看上去非常奇特的意象为中心,对美国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现象的各个方面,乃至外交、教育、犯罪学等领域进行了剖析;又进一步追寻了这一意象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尼采、弗洛伊德、苏里文、魏宁格等人对美国大众心理的影响,并将之归因于“伟大的美利坚制度”——异性恋罗曼史,即两性的性爱。
在这种剖析与追寻的过程中,20世纪美国大众的心态逐渐展现于读者之前。
···
【编辑推荐】
◆《惊魂记》《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魔鬼圣婴》……当你观看这些题材迥异的好莱坞经典电影时,是否思考过它们背后其实共享同一套美国文化体系?希区柯克、波兰斯基这些知名导演的作品序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能直戳当代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对美国人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琼·克劳馥、弗朗西斯·法默等好莱坞传奇女星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美国社会怎样的性别观念?为什么美国对中国人国民性格的研究反而牵扯出美国人自己的“阉妈恐惧症”?
◆本书从“杀母”这样一个极具新意的视角审视美国的流行文化,从而探讨20世纪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从美国的报刊、书籍、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现象,到更为深入的外交、教育、犯罪学等领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全方位呈现美国人的特性。
◆作者孙隆基是华语世界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代表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孙先生用精彩的论述、有趣的例证与全方位的剖析,为读者带来一次对美国人的心理美国文化的梳理。
豆瓣作者简介:
孙隆基,斯坦福大学东亚史博士,曾在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任教,以《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为国人所熟知,另有《历史学家的经线》《未断奶的民族》《新世界史》和The Chinses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19、20 世纪之交的美国
第二章 黄色祸害、白色大愿和男性危机
第三章 尼采式超人论与仇母情结
第四章 现代文明的困境?
第五章 美国性别的两极化
第六章 20 世纪中期:美国的性别角色出现严重危机
第七章 山雨欲来:“杀母”幻想之前奏曲
第八章 走向60 年代:“杀母”的经典著作时期
第九章 战后女权意识的初步:杀母
第十章 女性主义如何重建“母亲”
第十一章 言不由衷的母女亲和论
第十二章 杀父杀母的心理倒影:杀子
第十三章 失去的地平线:爱欲化的人生早期
第十四章 自我疆界之捍卫:杀掉“狂慕者”
附录 20 世纪中期的一场中国国民性研究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55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